R 中的重复测量受试者内方差分析

作者:编程家 分类: ruby 时间:2025-10-07

根据 R 中的重复测量/受试者内方差分析的应用案例

在统计学中,重复测量/受试者内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同一组受试者在不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的方法。它适用于实验设计中同一组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处理条件或不同测量方法下的反应变量的比较。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 R 编程语言来进行重复测量/受试者内方差分析,并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其应用。

案例背景

假设我们有一项研究,旨在比较三种不同疗法对心理压力水平的影响。为了进行比较,我们随机选择了 20 名受试者,并将他们分为三组,每组包含 7 名受试者。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每个受试者的心理压力水平进行了测量,然后在接下来的三周内,每周对受试者进行一次心理压力测量,以评估不同疗法对心理压力的影响。

数据收集和处理

我们首先将数据导入到 R 中,数据包含三个变量:受试者编号、疗法类型和心理压力测量结果。我们可以使用如下代码将数据导入 R:

R

# 导入数据

data <- read.csv("data.csv")

# 查看数据结构

str(data)

# 将疗法类型和受试者编号设置为因子变量

data$疗法类型 <- as.factor(data$疗法类型)

data$受试者编号 <- as.factor(data$受试者编号)

重复测量/受试者内方差分析

为了比较不同疗法对心理压力的影响,我们可以使用重复测量/受试者内方差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可以考虑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高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在 R 中,我们可以使用`aov()`函数进行重复测量/受试者内方差分析。下面是进行分析的代码:

R

# 进行重复测量/受试者内方差分析

model <- aov(心理压力测量结果 ~ 疗法类型 + Error(受试者编号), data = data)

# 查看分析结果

summary(model)

结果解读

通过上述代码,我们得到了重复测量/受试者内方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查看结果的摘要来解读分析结果。摘要中会给出每种疗法的效应大小、显著性水平和置信区间等信息。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重复测量/受试者内方差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疗法对心理压力水平的影响。通过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疗法对心理压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具体的疗法类型对心理压力的效果以及其长期影响。

参考文献

1. R Core Team (2020). R: A language and environmen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 R Foundation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 Vienna, Austria. URL https://www.R-projec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