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ython中,random.seed()函数用于设置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种子是一个整数或一个可转换为整数的对象,它确定随机数生成器的起始状态。通过设置相同的种子,可以保证每次程序运行时生成的随机数序列是一样的。
为了保证随机数的可重复性,我们通常在程序的开头调用random.seed()函数。这样,在后续的随机数生成过程中,每次都会使用相同的种子,从而得到相同的随机数序列。这对于一些需要固定随机数的应用场景非常有用,比如调试程序时的随机数测试。当然,如果不调用random.seed()函数,Python的随机数生成器将使用系统时间作为种子,这样每次程序运行时都会得到不同的随机数序列。这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模拟实验、随机抽样等。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random.seed()函数来生成一组固定的随机数序列:pythonimport random# 设置种子为10random.seed(10)# 生成10个随机整数for _ in range(10): print(random.randint(1, 100))固定随机数序列在上述示例代码中,我们首先调用random.seed(10)来设置种子为10。然后使用random.randint(1, 100)生成10个1到100之间的随机整数。由于种子被固定为10,所以每次运行程序都会得到相同的随机数序列。如果我们不调用random.seed()函数,而是直接使用random.randint(1, 100),每次运行程序都会得到不同的随机数序列。在Python中,random.seed()函数用于设置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从而控制随机数的可重复性。调用random.seed()函数通常放在程序的开头,可以保证每次运行程序都会得到相同的随机数序列。如果不调用random.seed()函数,Python的随机数生成器将使用系统时间作为种子,每次运行程序都会得到不同的随机数序列。